庆余年中的王启年,为什么不顾别人耻笑
在火热播放的古装科幻电视连续剧《庆余年》中,演员阵容强大。不仅有新生代的张若昀、李沁、宋轶、肖战、郭麒麟等人,还有曹翠芬、李建义、陈道明、吴刚、李小冉辛芷蕾这些演技精湛的老戏骨们联袂倾情演出。
接下来的剧情是,范闲出使北齐的时候,车上装着南庆国送给北齐的礼物,其中包括冰镇的水果。范闲的忠粉王启年担心范闲太劳累,不顾别人对他的嫌弃和亲事,就光明正大地“偷”了一些给范闲。这让范闲很尴尬。一方面是被他的萌忠感动,一方面为了他被同行的伙伴们嘲笑、厌弃而难过。
王启年的扮演者是我国的实力演技派演员田雨,他还是汤唯的前男友。要说田雨的演技,那真是分分钟在线。看他“偷”到冰镇水果后那一脸贼兮兮地“猥*琐”式的满足,与对范闲实打实的关心,真是把王启年的“贪财”和“忠诚”都演得活灵活现的。
这也说明,在他们那个被作者猫腻大大架空的年代里,冰块也是不容易有的物品。
据史料载,古代的帝王们为了消暑,就让奴隶提前在冬天就把冰块运来,贮存在保温隔热性能极好的地窖里。到了炎热的夏天时,再陆续拿出来使用。这种储存冰块的方法,被称为“窖冰”,也被称为“藏冰”。每到十一月的三九、四九天,即有伐冰、藏冰之举,颇属隆重。
《诗经》中就有记载,且多行于宫廷、官府。古代有专门管理此事的官吏,并建有窖冰的“冰井”。周代管理冰的官吏被称为“凌人”,凌就是指冰。宋高承《事物纪原》云:“《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
古人还发明了“冰鉴”,它是一个双层的青铜容器或木质容器,里面可以盛放食物水果,外层放冰,盖子上面有出气孔,可以往屋内排放冷气。储食、降温两不误,集中了现代空调和冰箱的功能。
从唐朝开始,虽然已经有了制冰技术,但是缺乏制冰设备,所以夏天消暑的冰还是要依靠在冬天时藏于窖中的冰。到了清代,就衍生出了专门卖冰的商人。
至于把冰加入食品中的创意,是从唐末才开始的。那时,人们在生产火药时,无意中开采出了大量的硝石,并发现它溶于水时,会吸走大量的热气,并且可以让水温下降、直到成冰。那次偶然的发现,让人们学会了制冰技术。但是,真正到了炎热的夏季,还需大量的冰块来降温,所以,还是要延续从冬天就开始储冰的方法。
在这之后,逐渐出现了一些经商的吃货,他们一开始吃加冰的水之后,感觉还有发明创造的空间,于是就把糖加到了冰里。没想到,这个发明真的吸引了不少顾客。
到了宋代时,市场上的冰镇食品就越来越丰富了。吃货商人们又试着在里面加上一些水果或者果汁。在美食界又引发了一阵高潮。
元代时期,商人们又脑洞大开,在冰里加上了牛奶或果浆,这就十分接近我们现代的冰激凌了。后来,人们在伏天取出冰块时,就用木匠的刨子刨出冰屑,再拌以白糖和香料出售。
扯了这么多和“冰”有关的事,我们还是回到《庆余年》上面来吧。
王启年之所以对范闲忠心耿耿、死心塌地,除了是陈萍萍安排他保护范闲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把范闲的老娘叶轻眉视为至高无上的女神,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恰恰因为偶像叶轻眉不在人世了,他才把所有的希望以及全部的崇敬之情,全都寄托在了范闲的身上。所以,王启年仅仅是为了范闲去偷一点冰镇水果,在他看来,自然是“义不容辞”“手到擒来”的小事了。至于是否会被别人嘲笑和不齿,都不是他关心的事。他只在乎范闲的感受,在他心中,范闲就是另一个叶轻眉。
王启年对范闲的这种情感,其他几个人也是深有体会的。比如陈萍萍,比如范建,比如五竹。其实,在这世间,有许多情感都是超越了男女之爱的。这种“爱”,因为纯洁,而显得异常珍贵。
对于王启年,不知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