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腻的庆余年借助红楼梦巨作,品位
猫腻的小说《庆余年》是一部充满戏剧元素的小说,小说主人公范闲从出场就带有搞笑属性,小说用轻松的笔触将一个少年的成长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鲜明的人物和框架的时空交叉都是吸睛的亮点,但若是有耐心细细品读小说会发现小说在轻松背后带有一丝沉重。小说中反复提到了中国的一部名著《红楼梦》。
小说开篇部分就是从范闲默写《红楼梦》引出的一系列故事,在小说中几次提到了红楼梦中的巧姐判词,“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让人看到的不仅有网络小说的轻松搞笑,更有人生的悲喜交加。
一、《红楼梦》中的悲喜情节和《庆余年》中的悲与喜
《红楼梦》和《庆余年》都看似很热闹,但在热闹背后隐藏的是淡淡的悲伤,无论怎样热闹的人生都难掩人生悲剧的基调。
《庆余年》悲的地方是穿越到异世后,收获了亲情、爱情、友情和师生情,人生的各种情感范闲都囊括其中,他也是人生的一大赢家。
《红楼梦》中的巧姐也是出生在极为鼎盛的人家,金尊玉贵般长大,但是在要谈婚嫁之时家族遭遇变故,被自己的亲舅舅送入妓院,但人生突变她母亲王熙凤当年施恩的刘姥姥为报恩,变卖家当将巧姐救出,后来版本中说巧姐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一生虽不富贵,但也活的平安顺遂。
巧姐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是最终也是有好的结局,且年幼时经历变故,嫁入农家也容易适应,若是已经养成了大小姐娇奢的脾气,后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庆余年》这部小说中的范闲也是如此,身患绝症穿越到异世空间,在这里成为了万人瞩目的对象,不但有皇帝和皇子的重视,更收获了亦师亦友的费老,还有处处为自己谋划的养父和看似心机深沉但是为人善良的继母。
他的母亲活在传说中,作为一个风云人物,他从未见过,他也多次想要探究母亲去世的真相,为母亲报仇,最终获得结果是母亲被父亲所杀,他奋起反抗要杀父为母报仇。小说的结局是他与妻子归隐山林,过着简单且平凡的生活。
他来到这里不知为何而活,是为报仇而活,是为大义而活,亦或是为母亲的思想而活,这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若是对这部小说进行评价,只能用悲喜交加这四个字。
看到悲伤的地方就能想到欢喜的地方,看到欢喜的地方就能想到悲伤,在悲伤中透露出一丝喜悦,在喜悦中融入悲伤。
作者没有明说,而是借助《红楼梦》将范闲的人生轨迹与巧姐的人生轨迹重合在一起,让读者自己思考和理解。
二、《红楼梦》喜剧桥段背后的悲和《庆余年》喜剧桥段背后的悲
小说中刘姥姥来到大观园是一个很欢乐的桥段,刘姥姥洋相百出让贾府老太太着实高兴了一整天。但透过这份喜看到了刘姥姥的悲,同样为老人应在家颐养天年,但是刘姥姥却要哄着一个比自己小的老太太高兴,更要让一众小辈们取笑,但她为能获得贾府的资助,只能扮演这个贾府老太太、姨太太和姑娘们喜欢的丑角。
少年时看这个桥段的时候感觉刘姥姥为五斗米折腰,有损尊严,但人到中年方知刘姥姥的不容易。
《庆余年》中也有这样的滑稽人物出现,此人就是范家二少爷“范思哲”,他完全是一幅地主家傻儿子的形象。每天好吃懒惰,贪财胆小,但人还是很善良的,曾经对外来的哥哥充满敌意,但慢慢相处后与哥哥和谐共处。
特别是听说哥哥掌握《红楼梦》的独家写作权后,更是要与哥哥共襄大业,赚钱养家。算是整部书的搞笑担当,很难想象这部小说若没有这人物将会失去多少好颜色。
小说中的另外一个悲剧人物就是王启年,这位管理文书的小官员能力超群,但是每天想着挣钱,不但诓骗来京子弟,更是出版盗版书籍,陪伴在范闲左右也是全书的搞笑担当。
但这两个戏剧人物的出现也难以抵消范闲的悲。
他们都有自己的无奈,他们都要被这世道裹挟,在皇室的权力争斗中都要卷入其中,单纯的范思哲被二皇子挟持、王启年更是从开始就有不纯的目的接近范闲,喜是表面的,悲才是骨子里的。
《庆余年》从表面上看是一部轻松诙谐的网络小说,但表面的荒诞让人不自觉探究隐晦的深沉,若是这种深沉映射在每个人物身上就能看到淡淡的忧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