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带森林天然景观和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而
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凤尾竹,循着悠扬动听的曲调来到了云南的西双版纳,这里有精致的竹楼建筑,居住着傣族,布依族,瑶族,布朗族十几个少数民族,其中傣族是这里人口最多的,他(她)们善良淳朴,能歌善舞。这里以热带森林天然景观和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而著名。
普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这里森林茂密,河流交错,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动植物种类繁多。茂密的原始丛林中,野鹿悠然地漫步,长臂猿和白鹇鸟在林中自由飞翔;俊俏的猕猴倒挂在高高的树枝上,野猪懒洋洋晒着太阳等,树影婆娑,行走其中,还有一些小雨滴落在身上,很惬意!
出了普洱森林公园沿途经过普洱茶的原产地,这里居住的人是以哈尼族居多,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男子叫“阿力”,女子叫“阿布”,哈尼族有抢婚的习俗。哈哈,这些都是听导游介绍的,具体我也讲不清楚。
千亩良田万亩的茶园坐落在山坡之上,阶梯形结构,举目远望一片片茶树一层层绿,一阵阵茶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上百年的茶树粗壮,高大,在这里还不少呢!在这里能一览普洱茶从采摘到加工制作成品的整个过程。
从昆明大约有九个小时的车程到达西双版纳普吉岛,普吉岛酒店就坐落在傣族的一个村寨里。他们是这里唯一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少数民族,文字传男不传女,傣族男孩到七岁要去寺庙做九年的和尚,在寺庙里学习傣文和一些生活技能。进入傣族村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新建的傣族建筑,家家门前屋后都是热带果树,绿树掩映下的竹楼尽显傣家风貌。
傣族竹楼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牲畜、并堆放一些杂物等。进入傣族人家,首先要脱鞋子,或穿上鞋套方能进去,这户人家居住的是以前的竹楼,古朴简洁,家里还供奉着毛主席老人家的画像,房屋结构全部是粗糙方木搭建起来的。
在傣家人的客厅里,一位傣家姑娘向我们讲解一些傣族风俗。傣语称男子为“猫哆哩”,女子“哨哆哩”。傣族没有姓氏,绝大多数男性姓“岩(读ai)”,女性姓“玉”,少数贵族“姓“召”、“刀”和“喃”等。与大多数民族不同,傣族是女性掌权的民族(保留母系社会的特征),女性能分得财产并继承母亲的家产。他们的婚俗却是男方要“嫁”到女方家,所以,男人也叫“赔钱货”。
哈哈,这里家中生下女孩欢天喜地,生下男孩则悄悄的不声张。男孩的父母到了没有生活能力的时候,由当地的寺庙供养,一直到老。猫哆哩嫁到哨哆哩家还要经过砍柴、割胶、打银器三年苦力的考验,每晚要睡在哨哆哩家客厅一角;要想免除三年的苦役必须爬上村寨最高的十棵槟榔树,不过,无论怎样都不会让你轻易逃避苦役的。猫哆哩三年苦力后,会换来后半生的清闲,成婚后就自由多了,斗鸡、打牌等可以彻夜不归,挣钱养家的事都是哨哆哩的。
在这里哨哆哩还向我们推销傣族银器制品以及银器的一些养生,纯银银器按重量卖。另外傣家人的卧室是不能看的,更不能拍照,为了尊重人家,按照傣家习惯,我们只在客厅里看到,一家人在卧室中住一个大通铺,年长的住在最里面,以此类推,家长、孩子和新婚夫妻是靠布帘子隔开。
当年上海知青的到来,给西双版纳带来巨大变化。所以,哨哆哩们很愿意招知识青年进门,据说当时很多知青都戴眼镜,戴眼镜成了这里有知识的象征,后来这里的老人们就定下规矩,戴眼镜的服苦力时间减半。感觉挺怪的,哈哈!这里旅游商品不少,很多手链、项链等挂件都是用这里特有的植物种子串的。
我是心若芷蕙,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