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陪女儿晨跑5年的男人,才知道这3
文
江晓白
来源:碧读好书指南(ID:renshengbidu)
曾有人说,因为“爸爸”的“隐身”,这个时代,成了“丧偶式”育儿时代。
然而,前几天的一则新闻,很好地反驳了这个定论。
事情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
一位郑姓下岗工人,在发现女儿有运动天赋后,以“驾车陪跑”的方式,支持女儿练习中长跑。
从初一到高一,历时近5年,风雨无阻。
这期间,女儿的奔跑速度在不断提升。
他为了跟得上,三易“坐骑”。
先是自行车,后是三轮车,再后来是摩托车。
这期间,每当女儿想要放弃时,他就搜集励志语录,劝慰、鼓励女儿。
不仅仅如此。
因为心疼女儿冬季训练条件艰苦。
他还淘来废旧器材,在自家院子里搭建了一座简易“健身房”。
而女儿,也没有辜负郑先生的心力。
她连连获奖,最近还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得到了参加免费集训的机会。
采访中,郑先生说:
“如果拿我7年的时间,换女儿考一个好大学,那肯定是值得的。”
这句再简单再朴素不过的话,是一个父亲的“宏愿”,让人动容。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爸爸”对于孩子来说,既是供养者、引领者,也是生活的参与者。
他付出的养育、沟通、支持、鼓励等等,是保障孩子茁壮成长的珍贵养分。
这3种爸爸,更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陪孩子玩闹的爸爸,
培育了孩子健全的人格
曾看过一则漫画。
漫画中,爸爸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给了游戏。
一闲下来,他就坐到电脑前厮杀,还时不时发出兴奋的喊叫。
小女孩看到爸爸玩得这么开心,就问他:
“爸爸,是不是我不乖,你才不和我玩的?”
听了让人心酸。
当然,这只是漫画。
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是很乐意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闹的。
疫情期间,演员吴京,弃大男人风格不顾,把自己裹进被子,扮演“大象”在地上匍匐前进,逗乐了两个想去动物园的孩子;
歌手汪峰,在女儿化身为“Tony老师”时,甘愿当起了她的“试验品”,任凭小家伙用蝴蝶结、各式各样的发卡给他做造型;
主持人涂磊,和女儿一起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会跟随剧情,在电视机外和汤姆猫互动……
鲁迅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高频次的肢体接触,是爸爸与孩子建立联结的最好方式。
如果他能照顾孩子爱玩的天性,多多参与孩子的“打闹游戏”,那么就可以:
让男孩懂得坚强、胆量、骨气、男子汉气概的意义;
让女孩认识深沉、广博、正义、荣誉的价值。
这些“知识”,能培育出孩子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在社会当中的责任心、自信心和竞争力。
支持孩子追梦的爸爸,
赐予了孩子前行的勇气
作家三毛,曾在作文中写,长大了要当个“拾破烂”的人。
因为这份工作“能呼吸新鲜空气,能在大街小巷玩耍,又自由又快乐”。
但她的父亲置这份“梦想”不顾,把她往“艺术家”的方向培养,让她去上钢琴课、学画画。
这自然引发了三毛的敌对情绪。
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中说:
“父母从来不能阻断孩子的梦想,他真正要做的事情你从来遏制不住。”
后来,三毛果然实现了“拾破烂”的梦想。
她在撒哈拉沙漠上,用捡来的轮胎、棺材板,装点出了一个温馨的小家。
梁思忠(梁启超三子)的故事,与三毛相反。
他在美国留学时,对政治产生了兴趣,梁启超得知后,去信表示:
“你学什么,我不干涉,但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做你的顾问。”
后来梁思忠从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实现了人生价值。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时长跨度为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人们梦想的完成程度,大概率下取决于父母的支持程度。
梦想,是孩子眼中之光、心之所向。
如果追梦路上,有爸爸作后盾,那这种坚实的力量,能使孩子所向披靡。
热爱学习的爸爸,
给了孩子向上的榜样
这是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
所以,有些爸爸非常依赖外界,甚至放弃了学习:
行业知识,靠手机获取;
社会资讯,来自酒局饭局;
闲暇娱乐,是电竞游戏……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明白“学习”的意义。
对孩子的要求极高,花大价钱把孩子塞进各种培训班。
结果当然惨淡。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
“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
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不爱学习,那么也必然养不出热爱学习的孩子。
一个热爱学习的爸爸,教出来的孩子想没出息都难。
梁启超,是历史上公认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涉猎广泛,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还坚持每天写作,留下了万字的作品。
在他的教导下,9个孩子个个皆才俊;
清华才女武亦姝的爸爸,作为知名律师。
即便工作繁忙,也都会在每天下午4点半关机。
召集全家人坐在一起,或看书,或背诗词,或玩益智游戏。
这样氛围,让武亦姝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一举在《诗词大会》拔得头筹……
书海无涯,学无止境,热爱学习的爸爸,是孩子一生的榜样。
人们常常说,这是个“拼爹”的时代。
那么,“拼”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爱”。
因为爱孩子,爸爸们会付出时间陪着孩子玩耍。
让孩子们在游戏、嬉闹中,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收获内在的平和力量、长出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然后从容应对外面世界的激烈竞争;
因为爱孩子,爸爸们会付出心力支持孩子追梦。
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创意灵感,都能在自己坚定不移的支持下,得以开花、结果。
即便中途夭折,那也没关系,大不了另起一行,从头再来;
因为爱孩子,爸爸们会坚持学习做好孩子的榜样。
因为明白“读书、学习”是为孩子命运托底的武器。
所以爸爸们即便有谋生压力,有养家责任,但依然会在书海遨游,努力汲取知识、修炼素养。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爸爸之于孩子,亦是如此:
在如山的爱中,填入“陪伴、支持、榜样”的精魄,让孩子顺利起航,无畏风浪,扬帆远行。
点个“在看”,愿孩子在父爱中滋润,在父爱中成长。
-作者-
江晓白,“碧读好书”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在清风烈酒里,执笔慰风尘。本文为“碧读好书”原创,好书像碧玉般珍贵!原创美文、好书好课、新书资讯等,伴你成长!原标题《为让女儿考上好大学,爸爸换3种交通工具陪跑5年:这3种爸爸,是孩子一生的福气》。本文来源:碧读好书指南(ID:renshengbidu),小十点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长按识别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