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外表憨厚老实的它们,
首先,抛开大熊猫是国宝这一说,只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它为什么可爱。
一、胖
作为人类对人类的审美,对胖是持有保留意见的,但是胖依然有它的正面代名词,比如憨厚,比如老实。一个胖子,在人类眼中,至少第一印象是不会有奸诈,狡猾这样的字眼出现的。人类不喜欢胖子,是因为人类的体质决定,胖的人看起来懒惰,油腻,是不健康的,是不聪慧的,然而动物不一样,胖在动物界辩证的来说,更多时候是指个体的体积,体积大,密度大,代表行动缓慢,代表笨拙,代表它对外界的注意力不广泛,对外界不具有威胁性,是温和的。
二、毛
同样体积大的动物,比如象,比如河马,甚至猪,并不广泛受到喜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虽然拥有了“胖”的内核,但是没有外表包装。光滑的,或者太过直接的“胖”导致视觉的不欣赏与不适。熊猫很好的规避了这个问题,它的肉体外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绒毛,遮蔽了它的弱点,放大了它的“触感”,这和人类喜欢毛绒玩具是一个道理。毛,代表软,暖,柔和,这些都是治愈系的代名词,换言之,在这个层面上,人类不一定是喜欢熊猫本身,而是喜欢熊猫带有的特质。试想熊猫如果没有厚厚的毛,会如何?
三、不停进食
任何生命都离不开能源补充。人类对吃有肉体需求,更有精神需求。对于吃货这样的字眼,并不排斥,甚至认为可爱。熊猫除了睡觉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吃,然而它的进食并不复杂,以植物为主,这导致它用食物侧面反映了自己的“无害”。消除外界对其做为大型猛兽的戒心,打破了“害怕”这个壁垒。
四、不断的自我洗脑
在熊猫没有正式成为国宝之前,并不像现在这样受欢迎,它更多时候是以熊的形象出现。然而在熊猫正式成为国宝后,首先国宝两个字就消除了人类对未知或不熟悉动物的隔阂感,随着宣传力度的增加,熊猫的周边以及各种形象,各个年龄阶段的状态呈现后,使得这个形象更为立体。人们不止可以从形象上去判断这个动物,还将其拟人化了,在有了认同感后,更加觉得其可爱。这也是一个不断自我洗脑的过程。人们认为,熊猫是胖的,懒惰的,爱吃,爱睡,笨,毛茸茸的等等,这些关键词综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指向:可爱。
所以说,熊猫的可爱,是人类创造的结果,要知道,熊猫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如果熊猫真的是当今社会所定义的这样,它是如何在残酷的自然进化和淘汰中存活到现在的?至少在蚩尤与皇帝的时代,熊猫的关键词是:坐骑,战斗,凶猛,食铁兽等,试问哪一个是能够与可爱扯上关联的。
感谢观看,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