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世界的简单原理认识事物运转的原理
孩子本学期有一个学习主题,叫作考古发现,主要的考古对象是关于恐龙。因为我们都知道恐龙生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恐龙情况都是通过考古发现最终推断出来的。
为了让孩子感受这种考古的过程,我还专门地带着孩子去了一趟小朋友的职业体验中心,以及恐龙博物馆去观看,希望他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考古。
但事实,我想得有点多,孩子在这个过程,确实也有获得了一些知识和收获,但依然提出来一些类似于“怎么知道从哪里开始考古呢?”“考古就是挖一挖土或石头吗?”“怎么确定不会损坏考古的东西呢?”
说实话,这可真的是把我问得一脸懵,不带着了解不知道,原来考古还有这么多的好奇问题。
为了让孩子更加清楚和明白,我是各种网上搜索信息,各种查阅,最后我找到了一本书,或者确切来说,是一套书,不仅仅讲了考古文物,还讲了其他的几个孩子们非常好奇的方面。
这套书就是央视少儿极力推荐的《复杂世界的简单原理》(全四本),它将我们整个世界的复杂情况变得简单化,更加适合孩子们来理解,看似浅显的内容又在好奇的孩子脑中种下了一颗科普的种子,只待时机合适,就可以开出科学的花朵。
这套书是米莱童书编著,全套一共有四本,每一本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它们分别是:
《文物考古》:博物馆与考古,发现我们的过去
《石油能源》:石油能源怎么来,世界运转的基石
《摩天大楼》:建造超高层建筑,重塑城市的轮廓
《快递物流》:流通的商品如何传递,速度与信息时代
通过这套书,孩子们可以了解我们现代人怎么知道远古时代的特点,可以知道我们使用的油气来自于哪里,可以清楚看到高楼如何建立起来,以及我们足不出户,想要的商品怎么来到我们手里的。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很熟悉,但具体的细节却又不了解的内容,刚好这套书就将其中的原理与奥妙进行了展示。复杂的世界变得很简单。
01为什么选择这套书?
还记得宫崎骏的《龙猫》吗?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那辆龙猫巴士的时候,内心里面是不是想过,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坐一下这辆毛茸茸的巴士,什么时候我们身边也有这种的神奇动物巴士车?如果把上学的巴士换成龙猫巴士,一定好好去学校,都不用爸爸妈妈送那种。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他们单纯,他们想要搞懂这个世界,并且每一个成年人也曾经都是看见龙猫巴士的少年。
作为好奇世界的一分子,孩子对于自己身边的所有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比如我前说的,孩子询问考古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他们看到的一些考古的物品。
再比如,我们经常的购物,不管是从哪里买的商品,都会经过一段时间送到我们的手中,孩子就会感觉很神奇,因为毕竟这个商品不是超市直接购买的。
这些日常常见的现象,让孩子分分钟充满了好奇,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解决不了好奇,如果只是敷衍孩子的好奇,那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不再好奇。
所以这套书,就将我们日常身边的事物进行了一些追根到底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解答,将本来很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孩子也不会懵懵懂懂,反而很好理解。
选择这套书,就是给孩子的好奇赋予一份成长的启蒙,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更加充满好奇感,换个角度,慢慢地去探索世界。
02这套书的优势在哪里?
身边现象入手,树立大局观
孩子了解世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身边入手,而这套书的四个领域恰好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甚至提到最多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是充满了好奇感。
像这几年火热的三星堆,故宫的文物修复等等,这些都在影响着孩子们对这个复杂世界的认知。而这套书的《文物考古》一册,就带着孩子从调查研究到挖掘修复,一条龙的全解析,通俗易懂,图文结合,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格局。
深入浅出,容易接受
这套书适合5-12岁左右的孩子读,所以理论的科普讲解上,要偏向于简单与容易,符合孩子当前的年龄阶段,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这套书刚好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从事物诞生到生活运用,都展示得非常彻底,孩子从中可以获取到逻辑原理。
同时,这些内容中既包含了知识点,还有冷知识,甚至各个学科中的差异点,等等,孩子们的好奇心会得到大大的满足。
思维训练,逻辑能力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很大的不同在于思维方式,比如我们常说的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等等。划分的种类不同,自然叫法也不一样。
这四本对应着不同的四种思维模式,比如快递物流的物联网的网状思维,比如石油开采的流线型思维,等等,每一种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受。孩子就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思维的更迭,以及演变,最终孩子会举一反三,衍生出更适合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拉页设计,全景观看
除了这四本书,还专门配备了一本拉页书。拉页将这四个领域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完全手绘制成,非常适合小朋友的观看。
03该如何共读这套书?
我以其中一册来作说明,这套书该如何带着孩子一起看。
我家孩子很喜欢的是《摩天大楼》,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最近搬家,搬到了高层居住,从上往下还可以看到周围正在建筑施工的其他楼座,包括有的在打地基,有的在外墙装饰,还有的在整理钢筋,等等。
首先,实物对照
还记得地理课本上那个蓝色星球的图片吗,记得有人说可以从太空看到我们的长城。
这本书开篇上来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各地的一些建筑,包括了像鸟巢、小蛮腰广州塔、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等。这些都是我们现代城市的点缀。
与孩子共读的时候,可以找出这些地方的实景图片,与孩子一起观察这些建筑。这种方式比较形象,也为后面继续讲解这本书,提供更好的视觉基础。
其次,了解各种建筑
这个我的优势在于,我们孩子某个学期学过千奇百怪的房子的主题,所以像吊脚楼、蒙古包等这些,他都接触过,不管是图片,还是特点,都多少有所了解。
不过如果你家还没有接触过,可以试着从网络上搜集我们很常见容易想到的建筑房子,感受他们之间的不同,顺便传递一下为什么不同,特点是什么,方便了解民俗民情。
然后,建筑的形成过程
一座建筑物的形成,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创造,从最初的策划或想象,然后落到纸上,再到落地形成建筑物,经历了平面到立体的“魔法”过程。
比如蓝图绘制,设计师如何绘制蓝图,如何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如何在图纸上看到建筑物的尺寸等等,孩子们都会很感兴趣。
再比如任何建筑都需要一个坚实的地下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但地下基础又是如何施工的呢,又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呢?等等,这些都在书上展示得很清楚,从原材料到施工方式,人员调配等等,都做了展示。
这些,如果身边有从事建筑工作的朋友,或者刚好附近有在建的建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最后,畅想未来的建筑
当时孩子在学习千奇百怪的房子主题课的时候,他们曾经畅想过设计未来房子,我家孩子设计的是那种海陆空都可以的房子,自己的介绍中说使用的材料是太空材料,可以飞,可以跑。
这本书中提到了未来的建筑,像仿生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和谐,像智能建筑,可能只需要一个念头,任何的东西都可以实现,就像现在一直在说的“元宇宙”“绿洲”等等。
除了这些,那个配套的拉页可以在每一册的书籍讲完以后,拿出来做重述复习,带着孩子回忆接触到的哪些内容,效果会更好。
比如《摩天大楼》这一册,从动土之前的调研,开始设计想象,开始搭建基础,然后建设结构框架,再进行相关的管道处理,最后进行室内装饰,整个过程做了简单表述,但又非常条理,非常适合与孩子进行互动。
我们生活的世界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就简单,所以在这套书的启示下,我们家长可以更好地带动孩子了解世界的运转,更好地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