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梅执礼没有死庆帝晚点起床背
电视剧《庆余年》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由张若昀,陈道明,吴刚,李小冉,李沁等人共同主演,该剧集合了一大批老戏骨和新生代演员,让原本精彩的剧情锦上添花。剧中老戏骨飚戏的片段,令人拍案叫绝;特别是老戏骨陈道明和李建义对戏的片段,至今仍回味无穷。精彩归精彩,但也有一个疑问:剧中的梅执礼(李建义饰)到底有没有死?庆帝(陈道明饰)先允诺他告老还乡,后又做成马匪劫杀,到底有何深意?
在剧中范闲(张若昀饰)因为滕子荆之事暴打郭宝坤,之后被郭宝坤到告上了京都府梅执礼处,郭宝坤又恰好太子门下,打了郭宝坤就是打太子的脸。太子怎能忍受?
在梅执礼审范闲时,太子为了维护郭宝坤,出现在大堂之上,即使范闲有司理理(李纯饰)作证,但在太子面前,梅执礼也只有依太子之言行事,对范闲的案子重审。在审案子的过程中,还对司理理动用了私刑,之后二皇子也出现,梅执礼左右为难。
范闲的案子惊动了庆帝,最后派出宫中太监传话,庆帝一句话,范闲无罪释放。梅执礼被带到宫中问话,待第二天太子问起时,太子宫人回话:梅执礼在告老还乡的路上已经被马匪劫杀。
梅执礼到底有没有死呢?对此观众持两种态度。第一,梅执礼没有死,成功告老还乡。第二,梅执礼确实已经被庆帝暗中劫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有何证据呢?
支持梅执礼成功告老还乡的人有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天子之言一言九鼎。庆帝既然已经许诺他告老还乡,就不会出尔反尔,至于最后说做成马匪劫杀,也是为了掩人耳目,目的就是让太子知道梅执礼因他而死,让他好自为之。
第二,梅执礼没有太大的过错。在范闲的案子中,梅执礼虽然靠向太子,甚至为了讨好太子对他人动用私刑。但好在没有铸成大错,梅执礼掌管京都府,两朝元老,即使有过,也可功过相抵。
支持梅执礼已死的人又有何理由呢?同样有两种观点:
第一,梅执礼想投身太子门下,与太子结党。自古以来,皇帝最痛恨的就是太子与大臣结党乱政,庆帝也是如此。虽然梅执礼还没有实际行动,但至少他已经有了这种想法,庆帝为了斩草除根,同时警醒太子,只能处死梅执礼。太子虽是储君,但皇权至上不可侵犯,在皇权面前庆帝唯有杀一儆百。
第二,梅执礼审范闲,触怒龙颜。在外人的眼中,范闲是范建的私生子,可在庆帝的眼中,他可是亲生儿子,一样是皇子。梅执礼审范闲时,虽然不知道范闲是皇子,但庆帝脸面上还是挂不住。他有何权利审理范闲,更重要的是还想伙同太子狼狈为奸。
以上两点理由,足以让庆帝处死梅执礼,梅执礼不仅想投靠太子,更重要的是他触怒了皇帝的权威,不得不死。
在笔者看来,比较认可第二种观点。梅执礼并没有死,最后庆帝说的那句“马匪劫杀”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让梅执礼“晚点起床”另有深意。
首先,梅执礼亲近太子确实得罪了庆帝,但他并没有太大的过错。从庆帝和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并没有想杀他的想法,和梅执礼谈话时没有以君臣的口吻,还是以老相识的身份。对他是恩威并济,赏赐他一杯蜜汁,并和他一同饮下,意在告知梅执礼下不为例,这次喝的是蜜汁,下次喝的可能就是毒酒。
其次,庆帝许诺让他告老还乡,“晚点起床”更是为了保护他。为何“晚点起床”就能保护他呢?这是庆帝设计“马匪劫杀”的结果。庆帝让梅执礼离宫之后,就让宫人第二天把梅执礼告老还乡“做成”马匪劫杀,“做成”两个字很有深意,并不是让他路上被马匪劫杀,而是假装成被马匪劫杀的样子。既然是假装,梅执礼被劫杀就是造假。
如果梅执礼早早就起床告老还乡,庆帝就没有时间来布置这一切,让梅执礼“晚点起床”,在他踏上告老还乡的路时,庆帝“马匪劫杀”的布局早已传到太子的耳中。太子知道此事后,定会有所收敛,知道梅执礼被庆帝处死,就不会再追问范闲的案子,也不会再有私下结交其他大臣的举动。
其次,梅执礼出宫时很轻松,他已经理解了庆帝的含义。如果庆帝真想杀他,赐给他的蜜汁就应该是一杯毒酒,但结果却只是给他的一个警告,最后全身而退。
帝王心术难以捉摸,从表面上看,梅执礼必死无疑。但庆帝让梅执礼“晚点起床”,并设下“马匪劫杀”布局,最后一石二鸟,既保全了梅执礼,也警醒了太子,帝王心思永远猜不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476.html